首页>热点 > 专访 > > 正文

刘利:打破国外电子束3D打印技术垄断

2023-10-20 14:23:05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王查娜 评论:0
  本报记者 王查娜

  长久以来,3D打印技术一直无法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局限,大尺寸、高效率、低成本是3D打印领域的软肋。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获评全国优秀百强企业的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以其诸多自主创新技术一举打破了欧美国家在电子束3D打印技术领域的垄断局面,成为全球第二家具备装备制造、打印技术开发及订制化服务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刘利是清研智束的创始人、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高才生,他专注于全面推进电子束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应用,为我国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持续贡献力量。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1999—2008年,刘利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2003年取得学士学位,2008年取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增材制造方向)博士学位。而后,刘利在职业生涯上一路驰骋:2008—2011年在首钢技术研究院从事汽车板研发和技术支持工作,期间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担任首钢技术研究院所长助理,对制造业企业的内在运行逻辑和钢铁、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解;2011—2014年在民生证券研究院担任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从事先进制造业产业分析工作,对制造业产业发展逻辑、企业治理结构有着敏锐的洞察力;2014—2019年担任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资本运营事业部总经理,从事企业并购和产业拓展工作。

  有了丰富的科研、工程、技术支持、产业分析、金融、融资并购、上市公司治理等工作阅历,刘利于2015年创立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刚创业时,很多人觉得我们做不出来,但这些年我们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还做出两款全球领先的产品。”刘利回忆创业初期的艰难时这样说,清研智束是典型的清华校友创业团队,是中国最早加入电子束3D打印产业化之路的企业,在北京市经开区实现加速发展,近年来销售额几乎每年翻一番。

  “清华大学的教育,带给我一种要用创新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使命感。”那时刘利告诫自己,在有生之年要做成一件让自己自豪的事情,那就是为国家为自己热爱的行业做出真正的贡献,于是他忘我地步入创业阵营,从创立清研智束开始,带领团队将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技术从清华大学的实验室转化为产业化应用。

  成功的前提是无惧挑战

  创业者“九死一生”,何况清研智束所选的还是一个前沿技术“无人区”。

  很长一段时间,3D打印技术一直无法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局限,特别是一些难熔金属和难加工材料的打印技术及基于此的复杂航空航天器件的生产制造,长期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航天及相关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创业企业,你到底行不行,能坚持多久?面对这样的质疑,清研智束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条赛道既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又有广阔的市场需求。EBSM技术能以金属粉末为材料,打印出高性能难加工的零部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新材料等特点。在技术方面,清华大学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培养出国内最早一批技术人才,而刘利正是该实验室的早期成员之一;在市场层面,2014年前后已有国外企业将电子束3D打印技术规模化应用于医疗和航空航天领域,如今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50亿元,每年复合增长率超30%。树立信念,科学管理,专业支持,清研智束很快在刘利的带领下突出重围。

  清研智束先后牵头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年均知识产权申请及授权专利超过10项;已取得的ISO9001:200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CE欧洲安全认证体系认证证书。该企业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首批理事单位。

  目前,清研智束已成为国内3D打印行业中极少数从核心部件到整机都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可控、高度国产化的研发驱动型企业,在装备产品系列、打印尺寸、打印效率、打印材料、多枪控制技术、在线监测技术等多方面引领全球。其EBSM产品综合效率高、成本低、可打印高端复杂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模具等领域展现出规模化应用潜力。清研智束首创G350、S600两款3D打印设备,其中G350是全球首台EBSM双枪同幅电子束金属3D打印设备,刘利将其形容为“它能做到其他工艺做不到的事情,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的痛点问题”。

  目前,清研智束已与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东方电气、中船重工、爱康医疗、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清研智束坚信唯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坚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创业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参与本次创新创业大赛收获颇丰,通过大赛平台向全国科技产业界充分展示了团队的技术与产品,与众多参赛团队的相互交流也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与信心,感受到了众多优秀创业人才身上的优秀品质,在未来的奋斗道路上我们将彼此共勉。”刘利说。

  对于清研智束以后的发展,刘利说:“近两年我们仍旧会以设备研发为主,推进产品型号的标准化开发;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以技术服务解决国家战略性需求,推动增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重塑传统制造业产业生产格局。”

(责任编辑:范晓婷)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