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风电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2022-06-06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伟 评论:0


明阳集团海上风电项目 图片来源:明阳集团

   本报记者  叶伟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958万千瓦,同比增长298万千瓦。截至4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7.7%。在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支持下,随着度电成本的快速下降,风电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我国风电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技术创新始终是最大的驱动力。面对‘双碳’目标,围绕产业所需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仍是风电行业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创新能力正稳步提升

  风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能源之一,是支持电力系统率先脱碳,进而推动能源系统和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军。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推动和行业共同努力,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正在稳步提升,不仅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还形成了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达到了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风电机组技术研发水平。

  秦海岩表示,近年来,我国风电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大容量机组上不断推陈出新,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例如,国内已经推出陆上7兆瓦系列机型与海上16兆瓦系列机型,制造的最长叶片达到103米,最高轮毂高度超过170米。同时,主要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程度达到90%以上。此外,新技术应用大量涌现,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新型传感技术,可以在减少阵风冲击的同时,优化机组发电效率;高塔架技术显著提升机组在低风速地区的应用前景;数字化技术则让风电产品设计、风电场运营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随着技术进步,风电也正成为最具经济性的能源。秦海岩说,依托广泛的技术创新,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40%,海上风电度电成本的降幅接近53%,有望在“十四五”时期全面走向平价上网。

  “风电行业能够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因素,在于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贺小兵表示,目前风机的价格下降,就是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关系。”

  实验技术水平落后于建设速度

  虽然风电行业市场规模实现高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正在稳步提升。但在技术创新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翟恩地表示,目前,我国风电已不再是“新兵”,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GB、NB/T等核心技术规范的大部分要求仍借鉴自欧洲,亟待根据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改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风电行业实验技术水平落后于建设速度。

  “平价时代,风电的概念机组容量大型化可以有效提升单位土地/海洋利用率,降低风电场整体造价,大兆瓦机组的研发与制造成为风电产品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贺小兵说,机组大型化发展对关键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技术亟待突破。

  风电行业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其技术创新的一大因素。翟恩地表示,风电是一个多学科耦合应用专业,从空气动力学到机电、材料、结构,再到水动力、岩土工程等,凝聚各个领域的人才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解决行业高精尖技术问题、0到1的技术创新问题,风电人才已经面临全球化竞争局面。

  未来创新热点在哪里

  “十四五”期间,为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风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不应低于5000万千瓦。风电行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秦海岩表示:“面对历史性机遇,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风电经济性将是行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这需要业界基于关键与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包括风电机组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开发,大功率齿轮箱和百米级叶片等部件技术的突破,以漂浮式为代表的海上风电前沿技术研发,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陆上和海上工程装备的专业化研发,多能互补等综合应用技术创新。”

  “技术发展应该走在开发建设之前。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基础构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机构设置建设上,加大对原创技术的研究投入。同时,聚集更多优秀人才,培养更多专业后备力量,打造过硬的人才队伍。”翟恩地表示,以海上风电开发为例,未来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势必会走向深海,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的主赛道,这就需要研发大兆瓦机组、柔性直流技术、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等。

  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将“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并提出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风电技术研究、开发15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远海深水区域漂浮式风电机组等。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具体支持举措,设置专项研发资金,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秦海岩说,同时应加快公共试验与验证体系建设,以支撑共性技术研发。建议由国家支持第三方机构,以国家投资为主、企业筹资为辅的方式,打造行业亟需的公共研发实验、测试平台和设施。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