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小公司到一家三维机器视觉技术领域国内领先企业,在青岛高新区这片创业热土上,郭俊兴用7年时间书写了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

厚积薄发 企业发展动力十足
“当初选择来到高新区,主要看重了高新区的地理位置和优秀的营商环境,以及高新区对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关注。来到这里后,高新区给了公司房屋租赁支持,政策兑现也非常高效,解决了我们初创企业的后顾之忧。”青岛小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郭俊兴说。
对于小优科技的发展,郭俊兴用了四个字形容“厚积薄发”。“我是四十岁开始创业,四十不惑之年,我可以用创业来解惑。”郭俊兴深知创业有风险,小优科技的起跑虽然顺利,但科技型企业主要依托高技术研发人才,是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开拓型企业,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打破技术上的瓶颈,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业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让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7年来,郭俊兴坚守自己的创业初心,小优科技始终聚焦在高精度3D视觉核心器件和整体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研发成果已申请近百项专利。“近期我们切入了两个终端应用,一个是偏消费电子的医美数字整形,另一个是偏工业的轮胎智能检测。作为普利司通、玲珑、三角等国内外头部轮胎企业的合作伙伴,我们为其提供了业内首台智慧字符AI视觉检测设备,能有效解决轮胎行业视觉识别和视觉防错等方面的痛点。”郭俊兴介绍说,公司已经储备了面向未来应用的更多场景产品,高精度3D相机也已完成产品迭代升级,未来发展后劲十足。

政策福利 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硬科技公司,核心是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像我们这样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高端技术人才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在郭俊兴看来,一家企业要走下去,走得更远,走得更快,人才是原动力。
作为青岛市“人才特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青岛高新区“求贤若渴”,制定了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吸纳人才。
“青岛高新区为企业职工提供租赁型人才公寓和产权型人才公寓,解决了员工的居住难题。”郭俊兴介绍说,现在高新区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商业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教育环境十分优越,真正实现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前公司不少员工已经安家落户在青岛高新区。
产城融合 人才与园区双向奔赴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兢兢业业的创业者,郭俊兴对青岛高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青岛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产城融合做得非常好,这里既适合工作又适合生活,不管是对个人还是企业稳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企业来说,谁的研发创新走在前面,谁就走在了行业的前列。青岛高新区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高地,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今年4月,高新区发布了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等四大产业政策,拿出近2亿元支持企业发展,这极大振奋了公司发展壮大的信心。”郭俊兴对企业在高新区的发展信心十足。
在便利生活方面,青岛高新区不断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打通了15条断头路,并结合地铁8号线的启用,优化9条公交线路、新增2条摆渡线路,同时实施城市品质提升等“6个攻坚行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质量。郭俊兴看到了高新区的变化,也看到了人才的选择,“高新区和人才一定会形成一个双向奔赴发展的效应,让这座城市焕发蓬勃力量。”
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决定未来。今年是青岛高新区建区30周年,不断优化的环境生态和不断完善的基础配套,加速集聚区域人气,活力四射、宜业宜居的品质新城建设让青岛高新区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三十而立的青岛高新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支持我们这个赛道,让我们一起努力再奋战,为建设宜创宜业宜居的魅力新城不懈奋斗。”郭俊兴说,明眸慧眼是高科技,更是奔向未来的指向灯,未来,小优科技将持续为青岛高新区智能制造、创新升级提供“明眸慧眼”,为推进高新区“1+2+1”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贡献小优的一份力量。
(图片来源:青岛高新区)
(责任编辑:王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