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2023或将迎来数字疗法商业化元年

2023-03-20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王查娜 评论:0

   王查娜

  近日,第一届京津冀数字医疗产业联盟大会暨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此次大会上,京津冀数字医疗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数字医疗作为数字经济大潮下璀璨的明珠,再一次照亮人们视野。

  2022年,在数字疗法行业对概念和风口的追逐落幕后,更聚焦企业的竞争力构建,回归产品与场景。2023年,数字疗法呈现多样化表现,在机遇和挑战中寻找共性发展的可能性。

  数字化是医疗创新之必然

  据了解,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建设,由京津冀数字医疗产业联盟发起,主要运营数字疗法、互联网医院、高端医疗器械(POCT)三大产业集群,将主要引进创新医疗服务、AI影像、创新器械、基因检测等生命大健康领域重点企业,旨在打造华北最大的数字医疗产业集群及全国领先的数字医疗示范基地。

  据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首席运营官谢文介绍,该产业园将为入驻企业提供互联网医院牌照、数字疗法CDMO、核定征收、医保接入、税收返还等一揽子政策落地服务,同时不断导入产业资源,推动数字医疗项目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加速聚集。

  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的成立,是数字医疗领域在新年发力的一个缩影。谢文认为,“数字化是医疗创新的一种必然趋势,从互联网医疗优化医疗供给和需求到信息化基础上医院内部工作流程的优化,以及发展到现在基于系统生物学角度所形成的涵盖院内诊疗到院外预防、康复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对于医疗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变革。谢文说,比如关于使用数字化工具的消费者开始逐渐形成共识,数字疗法项目从最初的心理领域,逐渐覆盖到肿瘤、疼痛、慢病管理等几乎所有的疾病治疗领域。近两年,政府监管政策在此基础上也在快速的响应。以数字疗法为例,截至2022年11月,NMPA共发出了25张AI三类证、30张符合数字疗法定义的二类证,是历年来获批最多的一年。

  数字疗法呈现多样性

  “目前,国内数字疗法仍处于早期从产品形态、服务生态到商业模式的探索中。2023年数字疗法领域会呈现更多样化的表现,人们会看到更多疾病领域的数字疗法落地,以及数字疗法与不同医疗健康平台的应用结合,商业化也会呈现出to H、to B、to C的多种形式。”正岸健康创始人刘晓刚表示。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与亿欧智库近期发布的《中国数字疗法产业白皮书》显示,借助多种数字技术的融合,数字疗法已在更多的病种和适应症上显示出可能性。

  从2022年获批的产品看,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视觉功能训练治疗两大领域最为集中,如芳欣科技,在CBT-I的基础上,结合自研的HypnosAI引擎开发失眠数字疗法;如培声自主研发的DREAM儿童语言评估干预数字疗法系统,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精神障碍诊疗规范》的儿童语言评估干预数字软件工具;还有聚焦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数字疗法的启益医疗,自主开发了机器学习算法方舟平台“Oneark”,展开了多项针对慢阻肺的临床研究。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治疗其他病种的产品获审批,包括凝动医疗针对恐高症的产品、数愈医疗适用于肺功能康复训练的软件等。

  寻找共性发展机遇

  随着数字疗法呈现多样化,数字疗法企业也在寻找共性发展机遇。因此,相关主体把目光放到了寻找本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提供强力支持的地域,例如:审评审批政策的倾向,极大影响了数字疗法产品获批省份布局;临床资源可利用程度,影响企业获取循证医学证据的难易程度;市场准入政策是否宽松,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发挥价值的速度。除此之外,还有人才支撑、资金支持、科研院所资源等支持方向。以上环境现况,都成为数疗法选择落地省份的考虑因素。

  《中国数字疗法产业白皮书—地方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认为,在数字疗法产业发展初期,各企业选择省份的标准更多是基于创始人本身驻扎地的情况,即人才聚集效应显著。随着产业逐步发展,数字疗法企业选择落地城市的标准逐渐转移到中级阶段,即政策倾斜-审评审批速度、临床科研资源、社会环境基础及运营成本等方面。

  未来,数字疗法企业选择落地城市的考虑因素会有更多维度。“科技园应与国家卫健委、药监局、审批、医保等部门通力合作,构筑数字医疗产业的服务平台高地。”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表示,为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多措并举积极构建数字医疗产业服务体系,用5年的时间实现200家数字化创新企业在天津聚集的目标,形成华北最大的数字医疗产业集群和国内领先的数字医疗示范基地。

  有专家表示,2023年将迎来数字疗法商业化元年,大规模、批量的、由临床完成的交易将出现。更多数字疗法相关企业在审批、拿证、商业化等维度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