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动能强劲

2023-04-17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张伟) 4月12日,《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长三角地区研发经费与人才集聚加速,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为全国平均水平近2倍;前沿科学与技术融合加深,长三角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11年间增长近6倍,合作发明专利数量增长7倍;科创资本与产业赋能加强,以资本为带动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不断提升。

  上述指数报告是由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档案馆)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发布。这也是三省一市4家科技智库第四次共同发布该指数报告。

  指数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1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情况。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1年的247.11分,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速达到9.47%,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能力显著提升,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从2011年的100分提高到2021年的370.00分,年均增速达到13.98%;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从2011年的100分上升到2021年的267.25分,年均增速达到10.33%;第三是创新合作指标,从2011年的100分增长到2021年的212.26分,年均增速达到7.82%;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个指标发展增速稍显缓慢,当前和未来需要不断探索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营造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环境。

  报告同时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三大趋势:一是研发经费与人才高位集聚。2021年,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高达3.0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长三角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政府支出的比重为5.0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成。从人才流动的视角看,“十三五”期间,科技人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流动达到165万人次。研发经费、人才、平台、设施等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加速集聚,形成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支撑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成果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二是前沿科学与技术融合联通。2021年,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达到2.6481万篇,较2011年增长近6倍,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纳入了区域科研合作网络中。2021年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达到3.0968万件,合作发明专利7835件,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86倍和7倍,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国际科技论文合作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STEM领域,基础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三省一市间专利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科与技术领域融合联通,为长三角区域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

  三是科创产业与资本双向奔赴。2021年,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高达3594亿元,较2011年增长1.31倍,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近3成。截至2022年9月,从上市企业投资流向看,长三角地区1914家上市企业向区域内4381家企业异地投资;从投资机构投资流向看,长三角地区获融资企业数超过1.2万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