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原创 > > 正文

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大规模 高比例 市场化 高质量
2022-06-13 15:14: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伟 评论:0

阳光电源渔光互补电站项目 图片来源:阳光电源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并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加快大规模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利用水平、技术装备、产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9.34 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 42.5%;2020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6.8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6%。

  “《规划》是指导近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根据《规划》粗略测算,“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将在2020年末风电光伏累计装机5.3亿千瓦的基础上,新增至少5亿千瓦,累计达到10亿千瓦以上。

  那么,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大规模发展?市场又在哪里?秦海岩表示,《规划》给出了明确的布局: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表示,为实现上述装机目标,《规划》提出将开展新能源大基地、分散式风光、水风光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规模。

  推升高比例利用

  所谓高比例发展,是指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

  “推动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直接利用,是‘十四五’时期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然选择。”秦海岩说,因此,需要建设与优化好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与消纳能力。

  秦海岩进一步表示,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超过29条,其中22条特高压线路2020年输送电量达5318亿千瓦时。但受电网运行限制与规划供需匹配影响,跨省跨区通道的输电能力并未得以充分发挥。“这就要一方面提升‘三北’地区既有通道的新能源外送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更小代价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另一方面优化新建通道布局,以缓解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可能出现的电力消纳压力。”

  同时,秦海岩认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开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推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园)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王淑娟也表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电热气多元直接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等,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利用。

  推动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稳步实施,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已经具备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以风电为例,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具备了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秦海岩说。

  业内专家均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全面实现市场化发展。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如何实现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只能依赖创新驱动才能实现持续引领,只有坚守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创新的上升螺旋。”秦海岩说,未来,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仍需补齐一些短板,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比如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多能互补等综合应用技术创新等。

  王淑娟说,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此外,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制造设备升级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实施可再生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